【华夏历史上隐藏的暗线,延续千年的思想战争,被篡改的先秦学派......】</P>

    【今天,让我们来聊一下儒家思想。】</P>

    ......</P>

    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顿住了。</P>

    “先秦,是我所处的这个时代吗?”</P>

    “儒家思想又是什么?”</P>

    他在青年时,曾从事儒者之业。</P>

    在春秋时期,儒者指一些负责祭祀祖先、主持丧葬之礼的专业人士。</P>

    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</P>

    他曾经对弟子子夏说过这句话。</P>

    难道儒家思想的“儒”,会跟这些有关系吗?</P>

    难道是他创立的思想?</P>

    那也不可能啊,如果是他创立的,那应该叫“礼家”或者“仁家”吧。</P>

    毕竟他倡导都是是仁义礼智信。</P>

    他饶有兴趣的看向天幕。</P>

    ......</P>

    【在华夏古代的农耕社会,由于生产技术的局限和信息的相对闭塞,国家统治的疆域存在着一定的上限。】</P>

    【一旦超过这个限制,信息的流通就会受到阻碍,导致边境地区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,最终变成荒芜之地。】</P>

    ......</P>

    永乐年间。</P>

    “皇权不下乡。”</P>

    朱棣突然就想到了这句话。</P>

    这是他爹朱元璋制订的一条政策。</P>

    他爹自小便对元朝官员对底层百姓的剥削行为深恶痛绝。</P>

    而且他爹总认为基层官员会曲解朝廷命令,歪曲事实真相。</P>

    毕竟,在信息传播效率极为低下的时代,任何政权都无法避免地受到统治半径的限制,这样就会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变形和失真。</P>

    而且大明的交通和通信手段也不发达,且对乡村基层地区的控制能力也有限。</P>

    所以皇权不会深入到乡村以下的层级。</P>

    大明对乡村关注的主要在治安和赋税等方面,其他事务则是由乡绅、族长等来承担。</P>

    当然,朱棣也明白靠乡绅和族长来治理乡村,肯定是有一定弊端的。</P>

    所谓自治靠伦理,伦理造乡绅。</P>

    但是在华夏古代这个大环境下,他也只能借助乡绅的力量,才能治理乡村。</P>

    “如果天幕能告诉信息如何快速传递的法子就好了。”</P>

    他想到了华夏后世的信息化战争。</P>

    各种武器之间的完美配合,这些信息一定是在顷刻间就便传递,否则就会贻误战机了。</P>

    片刻后,他又轻叹了一口气。</P>

    即使天幕播放了这种信息传递的技术,大明估计也还是造不出来啊!</P>

    ......</P>

    天幕继续播放。</P>

    【因此,商周时期的天子国和储侯国,尽管实力相差悬殊,却是不得不采取分封制来管理广阔的疆域。】</P>

    【通过将土地分封给诸侯,让他们各自独立治理,以减轻中央政府的管理压力。】</P>

    【然而,这种分封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。】</P>

    【为了维持诸侯国的自治,天子必须赋予他们军事、行政和土地管理的权力。】</P>

    【这些权力的下放,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诸侯割据的隐患,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威胁。】</P>

    【那么,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制度来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呢?】</P>

    【这一问题成为了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。】</P>

    【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,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。】</P>

    【至此,一个关键人物应运而生,那就是西周的丞相周公旦。他敏锐地发现了分封制的潜在问题,于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礼乐制度。】</P>

    【这套制度的核心是根据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及臣民的等级秩序,设定了不同的礼乐标准与规范。】</P>

    【周公旦的初衷在于,通过这一制度,从社会层面彻底剥夺诸侯篡位的合法性。】</P>

    【希望社会达成一种共识:“天子是上天之子,诸侯实力即使再强大,也无权篡夺或者自称天子!”】</P>

    【然而,道德约束往往只对那些本身具备道德观念的人有效!】</P>

    【列国之所以长期恪守周礼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王朝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。】</P>

    【然而,当这种实力逐渐减弱时,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便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。】</P>

    【在这段动荡时期,地方诸侯频繁征战,普通百姓饱受苦难,众多新问题开始逐渐浮现。】</P>

    ......</P>

    “周公旦想的太简单了。”</P>

    “一旦王室衰弱,诸侯国势力增强,可不就会礼崩乐坏吗?”</P>

    “人都是有欲望的,明明可以做大做强,怎会甘于礼乐约束伏低做小?”</P>

    嬴政看着天幕中对西周的这一段描述直皱眉。</P>

    礼的崩坏使得周王室对诸侯国失去威慑力,诸侯国可以随意扩展疆域,社会动荡不安。</P>

    乐的破坏则更为严重,不过他本就重礼轻乐,也不甚在意。</P>

    所以他统一六国之后,就废除了分封制,设立郡县制。</P>

    礼崩乐坏的时代已经过去,秦朝需要尽快恢复秩序与等级,这时候以法治国才是大势所趋。</P>

    ......</P>

    “礼崩乐坏啊!”</P>

    孔子不禁老泪纵横。</P>

    在周平王东迁之后,周天子的威信一下子跌到谷底。</P>

    诸侯国纷纷坐大,彼此之间混战频发,天下动荡不安。</P>

    这世道啊,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。</P>

    诸侯国内,臣弑君,子弑父的悲剧不断上演,各种僭越行为堂而皇之地出现。</P>

    如今,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极其严重。</P>

    众多有识之士为了结束这纷乱世道,苦思治世良策。</P>

    他也是其中之一。</P>

    他从西周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治世思想,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,“仁“和“礼“。</P>

    治国方略上,则是主张“为政以德”。</P>

    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,恢复周礼,他开始周游列国。</P>

    他对礼制分明,伦理规范的周公时代格外向往,希望周礼能拯救正在崩塌的社会秩序。</P>

    然而,他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国家,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,仍然无法阻止礼乐继续崩坏。</P>

    “哎......”</P>

    孔子长叹了一口气。</P>

    ......</P>

    【于是,诸子百家开始纷纷出现,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。】